點擊下方紅色字體查看官方發布 ?
2021年9月,世界銀行決定終止運營營商環境(DB)數據及報告。2022年2月,世界銀行發布了新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宜商環境項目的前期概念說明,2022年6月開始試行宜商環境(BEE),于2023年1月起正式運營,預計在2023年最后3個月內發布首份BEE報告。此前,至2020年世界銀行共發布17份DB年度報告,涵蓋全球191個經濟體?;贒B報告強大的影響力,全球100多個經濟體先后實施了數千項營商環境制度改革措施。因此BEE報告也必將廣受矚目,本文通過世界銀行BEE、DB與國內營商環境對比,聚焦BEE指標深入分析,為國內營商環境提出意見建議,同時對宜商環境企業準入指標展開具體分析。
一、世行宜商環境與營商環境變化分析
評價指標內涵及外延進一步拓展。BEE增加了數字技術、環境可持續這兩個具有跨領域特征的指標,說明BEE評價的重點將會在數字技術的應用和環保、可持續發展等方面。BEE在企業準入指標增加了監管質量、數字公共服務應用和信息透明度等內容。將辦理施工許可和登記財產并入經營場所指標。獲得電力指標拓展成為公用事業連接指標?!矮@得信貸”指標拓展成為“金融服務”指標。新設市場競爭指標作為重要評估指標,類似于國內政府采購指標。在指標設計上,BEE所有一級指標都包括監督框架、公共服務、整體效率三個維度,不對案例研究做嚴格限制,可以揭示更能代表經濟的信息。
評估方法更加完善。BEE項目不僅要收集法律法規的信息,還將收集實際執行情況的信息。BEE項目主要使用兩種數據收集方式,包括專家咨詢和企業調查。專家咨詢是指從定期處理相關法律安排、公共服務,提供服務的機構內專家處收集數據;企業調查是指從代表性企業中收集數據,使數據更接近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確保企業經營的感受更為直接地傳導至評估結果;此外,BEE項目還將使用案頭研究(即閱讀法律/法規、檢查公共網站上的相關內容)和官方數據(即來自登記處、法院和其他機關的行政統計數據)兩種方式來驗證數據的準確性。
二、世行宜商環境與國內營商環境對比分析
國內營商環境評估在保留和豐富國際同行的評價指標基礎上,融入中國改革的時代要求和地方特色,從衡量企業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資吸引力、體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三個維度構建三維立體的評價指標體系。我國的指標體系共有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87個。一級指標中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共設計了15個指標;圍繞城市投資和高質量發展設置了市場監管、政務服務、包容普惠創新3項指標。
對比世界銀行宜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BEE大部分指標與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的整體趨勢吻合。相同或類似的指標有經營場所、公用服務連接、納稅、促進市場競爭、辦理破產5項指標。宜商環境評估指標中經營場所涉及的不動產登記、辦理建筑許可與我國營商環境評估指標相同,但增加了環保等相關的內涵;公用服務連接涉及的用電用水部分與我國營商環境評估指標相同,但增加了可靠的互聯網、用電安全、雙碳等評價內容;促進市場競爭指標涉及的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指標,與我國評估指標相同。此外,我國營商環境的勞動力市場監管、獲得信貸等指標在宜商環境勞工、金融服務等相關指標中也有所體現。
三、應對世行宜商環境評估對策建議
BEE加強了對政府公共服務、企業感受和政策落地等方面的考察,其中數字賦能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導向也更加突出,為國內下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提供了方向。
加強相關部門聯動合力。根據BEE指標的變化,探索調整現有營商環境領導機構的管理體系,在獲得電力、獲得用水、用氣指標方面建立全面的統籌機制來統籌水電網相關部門;推動辦理建筑許可、登記財產等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優化。
提升政策落地執行效率。很多政策在執行中存在“以文件執行文件”,地方對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獨立的市場主體來統一協調和落實政策實施的問題,導致政策最終留在紙面,留在形式上,因此需要開展營商政策全流程動態評估,建立營商環境政策“落實-監督-完善”全流程管理機制;常態化開展基于企業感受的營商環境政策效果評估,及時根據政策落實效果和市場主體反饋進行優化調整,有序推進營商環境政策更新迭代。
提升營商環境數字化水平。BEE體系在每個評估指標中引入數字技術應用評價內容,以營商環境考核方式的變化來看,未來營商環境將趨向于考核數字化建設程度。因此需要加強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智慧政務等系統和平臺建設,加強各類信息系統之間的統籌建設,進一步推進數字技術和信息手段在公共服務領域的廣泛運用,破除“數據煙囪”“信息孤島”,推動迭代升級、智能便捷,整體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
四、宜商環境單項指標分析——企業準入篇
作為企業開辦和準營的首要步驟,企業準入仍是宜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一項關鍵內容,企業準入篇將圍繞指標設計、評價內容、評價對象、數據收集方法等方面對企業準入單項指標展開分析。
指標設計遵循統一框架。根據世行2022年發布的概念性文件,新的BEE評價體系對每個一級指標的設計都將統一按照監管框架、公共服務、整體效率三個維度來制定。BEE企業準入指標按照框架,設計了企業準入的監管質量、數字公共服務和信息透明度、企業準入的效率三項二級指標。
評價內容增加企業準入的監管質量、數字公共服務和信息透明度。與DB開辦企業相比,企業準入將涵蓋新的領域。
●企業準入的監管質量是第一個新領域
需要采集的是企業準入監管框架中的良好做法和準入限制兩方面內容。
企業準入監管框架中的良好做法需要評估監管框架中是否有好的做法為企業創辦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可以是企業在開辦和準營時,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安全性檢查和預防機制,如為了避免欺詐活動或企業身份盜用,必須對企業名稱或企業家身份進行強制性驗證。BEE指標還將評估是否允許為企業開辦申請人提供簡單的注冊表格,而不需要尋求中介機構的幫助。允許企業開辦申請人在線提交企業注冊機構要求提供的材料,實現在線自動驗證,降低成本。還評價了公司稅務登記的便利性。另一個方面,在企業注冊過程中,要求登記受益所有人信息,并對受益所有人的身份信息進行驗證,從而確保(企業)信息公開透明,并防止濫用企業進行洗錢或其他非法活動。監管框架中還必須明確相應的規則和期限,要求企業在公司名稱、股東信息或受益所有權信息等信息發生變更時,及時在企業注冊機構進行更新登記。
企業準入監管框架中的限制因素需要評估對內資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入市場的限制因素。對內資私營企業的限制因素可以是一般性限制因素,也可以是特定限制因素。一般限制因素是所有企業家都可能面臨的一些限制,如最低注冊資本金、最低教育或培訓水平,或獲得特定的許可證等。特定限制因素是對特定環境影響或風險等級的活動進行的限制。包括當特定社會人口群體的企業家想要開設銀行賬戶或開創公司時,會面臨額外的限制;私營企業家要進入特定的行業,需要從特定的部門辦理專營許可的限制;一些特定的行業會對內資私營資本和股權的進入進行的限制,如能源、媒體、電信等領域。對外資企業的限制,既包括適用于內資私營企業的一般限制,還包括一些特定的限制,如對外資企業所有權或股息分配方面的限制;需滿足針對外國人發放一般投資者許可證等額外要求的限制;一些特定的行業對外資企業資本和股權進入的限制,如能源、媒體、電信等領域。
●數字公共服務和信息透明度是企業準入的第二個新領域
需要采集企業注冊和準營在線辦理服務的可用性(availability),企業注冊和準營在線辦理服務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在線信息的可用性和信息的透明度三方面內容。
企業注冊和準營的在線服務的可用性,主要評價企業注冊和準營企業注冊登記部門及相關機構在線辦事平臺各項功能的可用性,如企業自動核名、企業注冊全過程在線申報、電子支付、電子證照、電子印章及對實際收益所有人信息進行電子備案等。在滿足這些功能的基礎上,還考察是否將各種登記程序集成辦理,是否還集成了環境影響許可。例如,系統中允許對環境影響低或可忽略不計的項目,可以直接提供簡版的環境影響通告,并集成了相關的功能。
企業注冊和準營服務的互操作性需要評估各相關機構之間數據交互系統的可用性,包括企業開辦過程中涉及到的企業注冊機構、稅務管理機構、社會保障機構等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此外,還考慮與某些私營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如給企業開設銀行賬戶的銀行機構等。通過各相關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可以降低產生錯誤的風險,也可以避免向多個不同機構提交相同的信息。
在線信息的可用性和信息的透明度需要評估企業注冊機構在線發布信息的可獲得性和企業注冊登記信息的透明度。如企業注冊機構是否向公眾公開了企業名稱、董事姓名、股東姓名、年度財務報表等信息。同時還將評估企業初創和準營時所需費用、要求和文件等是否能在網上輕松獲取。此外,它還網上公開了企業開辦的一般性統計數據和按性別分類的統計數據。
●企業準入的效率是DB和BEE均需評估的指標
BEE中的效率是指企業家為建立和正式運營一家公司而必須完成的不同步驟所需的時間和成本,這些步驟包括公司名稱驗證、公司注冊、稅務注冊、雇主和雇員注冊。如果部分經濟體有特別的程序要求,如需要一般經營許可證、市政登記、第三方參與、會計賬簿登記等,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也將計算在內。
評價對象范圍延伸至外資企業。在DB中小企業的基礎上,BEE擴大了評價對象的范圍,新增了國內私營的大型企業和國外私營企業。在企業準入的監管質量指標中,對于企業準入限制的考量,不僅考量法律要求的對內資私營企業開辦的規定,還會考量對該地區外資企業初創時相關規定的限制。
數據收集方法更加全面均衡。對于企業準入指標也將使用專家咨詢和企業調查兩種數據收集方法。專家咨詢的收集方式貫穿企業準入指標對應的各項二級指標,對于企業準入的監管質量指標評估內容,評價時可以通過咨詢熟悉企業準入監管質量的律師、公證人處收集,并通過案頭研究加以證實。對于數字公共服務和信息透明度指標評估內容,需通過對所有參與過企業創辦全過程的專家進行咨詢來收集,并根據企業注冊處的行政數據加以證實。對于企業準入的效率指標的評估內容,評價時需要從熟悉企業注冊流程的專業人士處收集。同時該項指標還將考慮在企業家創業時必須與其互動的機構名單上收集數據的可能性。為了收集時間和成本數據,還需確定公司的法律類型、規模、所有權結構和活動部門的具體參數,以限制數據收集的范圍,確保數據的可比性。
綜合以上對企業準入單項指標的分析,得出世行宜商環境評價體系指標設計、評價內容、評價對象及數據收集方法都將更加全面均衡。與國內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相比,在企業準入指標中存在不同的是,宜商環境關于在線信息的可用性和信息的透明度方面,可能會對企業是否公開年度財務報表及網上是否公開了企業開辦時按性別分類的統計數據等進行評估,而國內評價中未涉及到這些內容。
聯系方式在此,隨時隨地聯系我們。
公司郵箱
公司地址
聯系電話